战争残酷无情,一场大战中伤亡几十万士兵并不罕见,但一次战役中损失多位高级将领却极为罕见。这绝非士卒生命不值钱,而是因为千军易得,一名能干的大将难寻。名将不仅是军队士气的支柱,更是战场上取胜的关键。他们的陨落,不仅影响一场战争的胜负中融证券,严重时甚至左右国家的兴衰荣辱。
比如明朝的萨尔浒战役,明军一举失去了刘綎、杜松两位将军,已属惨重损失。但今天要讲述的这场战役更为惨烈,影响更深远。
公元417年,刘裕北伐灭亡后秦,成功占据关中后,正准备乘胜继续北上时,坐镇后方的心腹刘穆之突然病逝。为防朝政动荡,刘裕不得不紧急北返京城,留下儿子刘义真及一批名将驻守关中。刘裕刚撤军不久,觊觎关中的胡夏国君赫连勃勃迅速发兵南下,攻占关中。晋军面对外敌的同时,内部却爆发了激烈内讧。在撤退时,刘义真带领的部队因携带大量财物和女子行动迟缓,遭遇敌军追击,最终惨败,几乎全军覆没。刘裕自起兵以来,南征北战中建立的赫赫战功几乎被这场战役摧毁殆尽。对他来说,这场失败已非小伤,而是断臂之痛。
展开剩余77%首先要说的是王镇恶。
王镇恶是刘裕麾下的第一大将,出身显赫中融证券,是辅佐苻坚统一北方的前秦名相王猛的孙子。前秦灭亡后,他投奔东晋,追随刘裕,参与平定卢循、司马休之等多次叛乱,战功卓著。作为先锋,他在平定刘毅时先行二十天,北伐后秦时带兵攻占洛阳、潼关和长安,是灭后秦的首功之臣,也是辅佐刘义真的核心将领。但在赫连勃勃入侵初期,王镇恶竟被同僚沈田子和傅弘之密谋杀害,终年四十六岁。
第二位是沈田子。
沈田子同样是刘裕麾下的名将,参与剿灭篡晋者桓玄及平定卢循、刘毅、司马休之等叛乱。讨伐卢循时,他追击斩杀叛军副将徐道覆。北伐南燕时,在主帅战死后,他孤军奋战击破敌军。北伐后秦期间,他带领不足千人的偏师牵制数万后秦大军,以少胜多,斩敌万余。可惜赫连勃勃入侵初战失利后,他竟杀害了王镇恶,被视为叛逆遭到处死,时年仅三十六岁。
第三是傅弘之。
傅弘之追随刘裕,参与剿灭桓玄余党桓石绥,协助平定司马休之。北伐后秦时,他和沈田子联军突破武关,大败数万后秦军。赫连勃勃入侵后,他率五千步骑兵抵抗敌军三万。刘义真撤退长安时,胡夏军紧追不舍,傅弘之力战断后,士兵伤亡殆尽后被俘。当天正值严寒,胡夏军剥去他的衣物,试图逼他屈服,傅弘之怒斥拒降,壮烈牺牲,享年四十二岁。
第四位是蒯恩中融证券。
熟悉黄易小说《边荒传说》的朋友一定认识蒯恩。原本是战马草料搬运工的民夫,因感叹自己大丈夫却做马夫,刘裕闻讯后赐予甲胄,让他跟随军队作战。蒯恩屡次冲锋陷阵,参与剿灭孙恩叛乱、平定桓玄、司马休之,平定刘毅时与王镇恶并列功臣,讨伐卢循时与沈田子一同追斩徐道覆,伐蜀和北伐南燕中也常任先锋。关中大乱后,他奉命迎接刘义真,遭胡夏骑兵追击,刘义真率领前军溃散,蒯恩率部断后苦战一整天,兵力几近尽失,最终被俘,死于敌手。
第五位是朱龄石。
朱龄石是刘裕麾下另一位重要统帅,参与镇压卢循、刘毅、南燕,带兵伐蜀灭亡谯纵政权。关中发生内乱后,他奉命接替刘义真,正逢晋军溃败,朱龄石带兵从长安撤退至曹公垒,却被胡夏军围困,水源被断,曹公垒失守后被俘。押回长安后,坚贞不屈被杀,年仅四十岁。
第六位是朱超石。
朱超石是朱龄石的弟弟,参与镇压刘毅和司马休之,北伐后秦时曾率军破阵,大败十余万北魏军,斩杀北魏青州刺史阿薄干。关中兵败后,他奉命前去慰问部队,得知大势已去,赶赴曹公垒与兄长会合,最终双双被俘,押回长安后同样不屈被杀,年三十七岁。
第七位是毛修之。
毛修之参与平定卢循、谯蜀政权和北伐后秦。王镇恶死后,他继任其官职。兵败时与刘义真失散,本可逃脱,却因曾严厉惩罚过的士兵叛变被打伤,最终被敌军生擒,押往胡夏国。
第八位是王敬先。
王敬先为刘裕麾下龙骧将军,虽然具体战功未详,但能获此称号者个个非凡。西晋灭吴名将王浚、前秦天王苻坚、后秦开国皇帝姚苌,甚至王镇恶都曾担任龙骧将军。赫连勃勃入侵时,王敬先守卫曹公垒,最终与朱龄石兄弟一同被俘遇害。
以上仅为高级将领名单,其他中级将领和文职官员同样损失惨重。战后记载称,“诸将帅及龄石并没,诸将及府功曹王赐悉被俘虏”,几乎全军覆没。
这些折损的名将无一不是能独当一面的英才。经历此战中融证券,刘裕元气大伤,直接影响南朝和北朝实力对比。尤其像王镇恶、朱龄石的战功威望甚至高于后来“坏汝万里长城”的檀道济。他们都正值壮年,若未陨于此战,后来的宋文帝北伐也不会出现“元嘉草草,仓皇北顾”的尴尬局面。
发布于:天津市顶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